工作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工作动态>读者活动

神游八荒——山海经的传说艺术展(一)

发布时间:2025-07-31作者:来源:点击:

分享到:

图片

点击上方“弘雅书房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设为★

设置星标后,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!  

图片


图片

前 言

图片


山野怪兽和异域怪人是山海经世界的主角,三头六臂的巨人、胸口穿洞的贯胸国人、长翅膀的羽民国人,吃一口就能跑得飞快的“狌狌”怪兽等,《山海经》如同一面棱镜,折射出中华文明童年时期的天真与深邃。但它不仅是神话的狂欢,还暗藏着先民对宇宙秩序的思考。



图片

图片


《山经》中对于每道山脉,皆依照其特定的走向,依次记载了每一座山的名号、相隔的里程,还有从山上奔流而出的河水名称、流向以及最终的归宿之处。


每提及一座山、一条河,都会细致地描绘山上生长的草木种类,山中栖息的鸟兽,水中游弋的鱼类,以及山中和水里蕴藏的金属、玉石等各类矿物资源。不仅如此,还会深入地描述这些草木、鸟兽、鱼类的形态外观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用途,诸如草木的叶片形状、花朵颜色、果实模样,鸟类、兽类、鱼类的身体构造,包括脑袋、面孔、角、耳朵、眼睛、鬃毛、羽毛、翅膀、爪子、尾巴等各个部位的特征,它们的叫声特点,食用这些草木、动物所能治疗的病症,以及某些特殊动物出现时会带来的影响等。


整部《山经》,详尽地记录了 447 座山峦、254 条河流,还有在这山川之间生活的数百种野兽、飞鸟、水生动物,近百种草木,数十种矿物,以及数百种药物。尤为值得称道的是,这些记述条理清晰,宛如精心编排的账本,按部就班地一一呈现。它给人的感觉,并非是凭空想象、随意编造的志怪或神话故事,更像是经过精心规划,实实在在地记录着各类自然资源的珍贵典籍。


图片

西山经参考地图

(图中形象来自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山海经.十八卷.

郭璞注.蒋应镐绘图.明崇祯时期刊本.)


图片

南山经参考地图

(图中形象来自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山海经.十八卷.

郭璞注.蒋应镐绘图.明崇祯时期刊本.)


要说到神话中的山,昆仑山是被提到的最多的山之一。《山海经》中的昆仑山不仅是一座神山,更是整个神话体系的“宇宙轴心”与“神界门户”。它承载着天地秩序、众神传说与文化理想,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。


昆仑山首次出现于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《大荒西经》等章节,记载如下:


“西南三百里,曰昆仑之丘,是实惟帝之下都。”
 ——《大荒西经》


“昆仑之虚,在西北,帝之所居也。”
 ——《海内西经》


昆仑在《山海经》中是天帝(如黄帝、西王母)所居之地。昆仑山是神仙出没、鸟兽异类聚集所,是通天通地的神圣之山。


图片

宋代 刘松年 瑶池献寿图轴 198.7x109.1cm 

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


刘松年的这幅作品绘远处云峰匝绕,前景清泉激岩,山径上霓旌云幛,车马随从掩映于树石间,丘崖后微露殿脊,苍松悬壁,西王母与汉武帝相向对坐交谈,众女仙捧桃实竞进,有祥瑞庆寿之寓意。其人物描绘精谨,松树造型夭矫多姿,山石为已定型之斧劈皴,设色明艳。


最早记载西王母形象的典籍是《山海经》,我们知道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中,那可以大胆推测,这幅作品中描绘的山脉,大概就是昆仑山。


中国古代绘画中直接标注为“昆仑山”的作品较为罕见,因为昆仑山在传统文化中更多是神话象征和道教仙境,而非单纯的地理实体。画家通常以“仙山”“神山”“瑶池”等意象来表现昆仑的意境。


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与昆仑并称四大仙山,画家常以相似手法表现——山体嶙峋、云海环绕、宫阙隐现,共享同一套“仙境符号”,如杨升的这幅蓬莱之雪。


图片

唐代 杨升 蓬莱飞雪图 75cmx68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


除了昆仑山之外,《山海经》中还有记载太行山,传说夸父追逐太阳的过程中,翻越了太行山等高山。

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中记载:


“又北三百里,曰太行之山,其上多梓木,多文石。”

太行山作为中国北方重要山脉,自古便是山水画的核心题材之一。与昆仑山的神话色彩不同,太行山以雄浑险峻的实景风貌入画。


图片

明代 谢时臣 太行晴雪图轴 231×165.6cm 绢本水墨


谢时臣这幅作品描绘了太行山中一场大雪过后,盘车行旅繁忙的景象。巍峨的太行山里,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峰峦迭嶂,山石嶙峋。各个山头密林丛生,枝杈被积雪映村,更显苍老枯硬;山坳深处,小桥、庙宇、房屋、客栈错落分布;苍松、古树,茂密成林;山涧中,溪水奔流,水岸边,三只小船依次停泊。左边水道中,三辆满载粮袋的牛车涉水盘环而上,而右边宽敞的山路上,一队驮粮的毛驴急速而行,前行便是生意兴隆的路边客栈,有吃饭的、歇脚的、有启程的、赶路的......一片繁忙。


图片

元代 佚名 太行雪霁图 156cmx10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


元人的这幅作品则描绘了一群行旅或骑驴或牵骡、骆驼,在险峻的太行山径赶路,饶有北国风情。路旁枯树,山石上的白雪都令人想起冬日的严寒。缩颈弯腰及以袖口掩鼻的人物,更以生动的表情形容出隆冬的凄苦。该幅的山石构景雄奇,用笔劲利。




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,


点击此处查看详情!

图片

↑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↑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,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


图片

[ 文/编  《弘雅书房》  

编辑部:三原 ]

投稿邮箱:linjq@artlib.cn


官方网站:www.artlib.cn

合作请加微信:linjiaqi1063

欢迎评论区留言

 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~~~

图片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