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7-14作者:来源:点击: 次
点击上方“弘雅书房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设为★
设置星标后,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!
前言
“风,起于青萍之末;而雅,藏于怀袖之间。”
在中国人的记忆里,扇子从来不只是纳凉的工具。它是帝王仪仗的威仪,是文人袖中的风骨,是闺阁女子的心事,也是匠人指尖的宇宙。从新石器时代的羽仪之舞,到唐宋团扇上的工笔花鸟,再到明清折扇间的泼墨山水,一把扇子,开合之间,折叠的是千年的东方美学与精神世界。
此次展览分为形制天工、咫尺乾坤、市井风骨三个单元,展示千年扇艺之美,它们不仅是器物,更是中国人对“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”的永恒追求。
01
形制天工
第一单元
从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的"仪仗扇"雏形,到明清文人袖中的折叠清风,扇的形制演变暗合礼制变迁与生活革命。本单元通过仪仗扇——团扇——折扇的三次演变,解读竹木牙角如何被赋予"骨相",成为古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竹扇
步辇图
汉光武帝图
簪花仕女图
桃花仕女图
听琴图
燕寝怡情图
桐荫品茶轴
河东夫人像
从王侯的威仪到闺阁的私语,从竹篾的朴素到紫檀的雍容,扇骨开合间折叠的是一部微缩的中国社会史。当宋代市民接过唐宫团扇,当明代文人以折扇替代剑佩,形制之变实则是权力与风雅的流转。
02
咫尺乾坤
第二单元
自宋徽宗《枇杷山鸟图》扇面入藏故宫,扇面终与立轴并尊。本单元以书画合璧为线索,呈现纨素之上的诗画中国。山水、花鸟、人物在扇面空间中进行了视觉经验的重构。观者更是在方寸之间,体会广袤天地。
楼台夜月图扇
猿猴摘果图扇
林檎花图团扇页
荷花蜻蜓图纨扇页
山水图扇
雨竹扇面
水仙扇
奇峰图扇页
双蟹图扇页
芦雁图扇页
无论是团扇还是折扇,艺术家在纤薄的绢纸之上,以笔墨丹青经营万里河山,他们以扇面绘画向我们证明:空间可折叠,意境永无疆。自此,每一缕扇动的清风,都穿梭在广阔的心胸之间。
01
市井风骨
第三单元
风雅并非是古代上层社会和文人的专属,在那些被遗忘的市井角落,扇子的故事在匠人粗糙的指节下、商贩嘶哑的吆喝声中、顾客挑选的目光里被讲述着。无论是描绘街头市井的绘画,还是记录地区风物的书籍,在里面都能找到大众对扇子的追捧。
货郎图卷
画扇货郎图
明人货郎图轴
清明上河图卷
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
清明上河图卷
皇都积胜图
太平春市图卷
市井的烟火与文人的风雅,在这方寸之间的扇子融为一体——匠人的掌心摩挲出温润扇骨,转身便成了文人袖中的诗画载体。扇子既是称斤论两的货物,又是千金难求的艺术;既承载着升斗小民的生计,也托举着士大夫的精神世界。
结语
虽然现代科技早已取代了扇子的实用功能,但它却以另一种方式重生——成为艺术。当人们在快节奏的今天依然愿意手持一把扇子,这种选择正是艺术生命力的最好诠释。竹骨间的榫卯,承载着匠人对“天工”的敬畏;绢帛上的墨迹,记录着文人“以画载道”的抱负。
执风问雅,我们今天回望这些扇子,不仅是在欣赏它的工艺,更是在触摸一种消失的生活哲学——在慢节奏的时代,人们愿意为一柄扇子倾注数年光阴,愿意在方寸之间经营万里河山。这种对“微物之神性”的信仰,或许正是现代人最缺失的浪漫。
↑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↑
[ 文/编 《弘雅书房》
编辑部:松霖 ]
官方网站:www.artlib.cn
合作请加微信:linjiaqi1063
欢迎评论区留言
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