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发布时间:2025-07-02 作者:点击: 次
点击上方“弘雅书房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设为★
设置星标后,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!
模块二:本心焚尽千家囚
仇英得以广泛接触唐宋画作真迹及粉本,主要得益于两方面:其一,文徵明将其引荐给院体画大家周臣及收藏巨擘项元汴、周凤来,使其得以观摩顶级私人珍藏;其二,依托于当时苏州发达的仿古画作坊体系(“苏州片”)。虽无确凿史料证明仇英直接参与“苏州片”生产,但该体系流通的大量古画粉本为仿作提供了基础,其中不乏质量精良者——如今存世诸多未署名的南宋小品山水,即被学界认为很可能出自明代“苏州片”。仇英正是在此环境中,通过大量临摹唐宋名迹迅速提升画艺。对他而言,藏满历代珍品的书斋楼阁,不失为滋养其艺术成长的“桃花源”。
鸂鶒松泉
嫔妃浴儿图
村童闹学
孟母教子图
傀儡牵机图
婴戏斗蛩图
高僧观棋
三顾茅庐
羲之写照
半闲秋光
康成诗婢
文姬归汉
昭君出塞
膝王阁图
名称:临宋人画册 (十五开)
作者: 仇英
尺寸:纵27.2cm,横25.5cm
材质:绢本设色
收藏机构: 上海博物馆
艺术时期: 明代
自得观前朝名画后,仇英便孜孜不倦地临摹研习。这种专注或许源于其纯粹的艺术态度,也是他习画一以贯之的“笨功夫”——早年自学时即如此。其《临宋人画册》(十五开)很可能为早期摹作,因彼时仇英主攻册页:尺幅小,便于短时间内学习诸家笔法。此册集临宋人单页及团扇共十五帧,题材涵盖孟母教子、郑玄诗婢、昭君出塞、三顾茅庐、文姬归汉、羲之写照、高僧观棋、半间秋光、嫔妃浴儿、傀儡牵丝、婴戏斗草、村童闹学、鹡鸰松泉、鹌鹑梅竹及滕王阁图。从中可见仇英精准掌握了宋人状物写生之严谨周密、造型传神之精髓,其精研古法的功力显露无遗。
名称:倪瓒像卷
作者: 仇英
尺寸:画心 纵31.5cm,横47.9cm
材质:纸本设色
收藏机构: 上海博物馆
艺术时期: 明代
仇英的艺术纯粹性与倪瓒颇有相似,然二者路径迥异。倪瓒早年即受良好书画教育,且得益于父兄地位,得见诸多前朝古画;但其以“洁癖”般的审美取向,对水墨山水进行了一场极简革新。反观仇英,则更多从前朝古画中汲取技法,于生活中观察世间百态,并将所见所识忠实记录于画中。
名称: 桐阴清话图轴
作者: 仇英
尺寸:279.5×100cm
材质:纸本设色
收藏机构: 台北故宫博物院
艺术时期: 明代
明代 仇英 蕉阴结夏图
仇英在临摹之余亦投身创作。例如,应收藏家项元汴之请,仇英于天籁阁临摹期间绘制了《桐阴清话图》与《蕉阴结夏图》,二者应为同组四屏画中的两幅。《桐阴清话图》描绘溪流畔梧桐树下二人执手相谈,尽显文人雅趣;《蕉阴结夏图》则表现园林中芭蕉荫里,一文人抚琴、一人握阮,童子往来其间侍奉酒器、书籍与珍玩。两画中山石笔势潇洒纵逸,墨色对比鲜明;人物笔法迅捷劲健而不失温雅。
名称:汉宫春晓卷
作者: 仇英
尺寸:本幅:30.6x574.1cm;
隔水一:30.6x11.5cm;隔水二:30.6x11.6cm
材质:本幅:绢本设色;隔水:绫本
收藏机构: 台北故宫博物院
艺术时期: 明代
随着在天籁阁临摹日久,仇英不再满足于立轴、册页等小尺幅创作,转而投入耗时耗力的长卷绘制。《汉宫春晓图》便是他在项家研习、临摹古画后的阶段性总结,亦是其不可遏制的创作力的迸发。总体而言,仇英学宋徽宗得其精工,仿李公麟得其雄犷(或:得其神髓)。画中楼阁精微工致,人物姿态千变万化,皆富新意。全图精细层叠,典雅华贵,臻于出神入化之境。
画名“汉宫”非指汉代宫廷,乃当时宫室泛称;“春晓”则指春日晨曦时分,展现后宫佳丽百态。图中描绘了装扮、浇灌、折枝、插花、饲鸟、歌舞、弹唱、围炉、弈棋、读书、斗草、对镜、观画、画像、戏婴、传膳、挥扇等场景,涉及后妃、宫娥、皇子、太监、画师各色人物,并辅以丰富的自然景物点题开篇。
薄雾中初绽新芽的柳树点明初春时令,其青葱姿态恰似画中婀娜嫔妃,生机盎然;而渐次盛放的牡丹,则成为联结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的视觉纽带。
名称:水仙蜡梅轴
作者: 仇英
创作时间: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
尺寸:47.5x25cm
材质:绢本设色
收藏机构: 台北故宫博物院
艺术时期: 明代
嘉靖二十五年(1546)冬,约五十岁的仇英客居项元汴家中时,创作了《水仙蜡梅图》。这幅淡雅而充满仇英个人特色的作品,仿佛是对其师文徵明早年《二湘图》命题的迟来回应。彼时仇英的文化修养已相当深厚,题字书法可见精妙(虽未见其诗作传世),然其画作仍少题诗书文——这或许源于其惯有风格。他对文人画的吸纳,重在“意”而非“形”,技法生动。其时花鸟画(尤水墨一路)正历经由工致入简逸,复由简逸趋纵放的演变。
所谓“纵放”,即笔墨纵逸狂肆,画家常于酣饮后乘兴挥毫,运笔迅疾。沈周水墨花鸟的逸放之风即是一例,虽纵逸却墨气淋漓,放中有度。然仇英对此新风尚未作响应。究其因,此等画法与其性情、经历皆不相契。尽管仇英技法多元,工笔、意笔、青绿、浅绛、水墨、白描皆能,但其核心成就与艺术优长仍在工笔重彩。故其花鸟画笔法仍承宋人衣钵,以工笔重彩为宗。
故,此作也说明仇英选择了自己的路。